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政务要闻

凤翔:狠抓培训固成果 提升能力促振兴

信息来源:区乡村振兴局 发布日期:2022-01-04 09:35 浏览次数:

2021年以来,宝鸡市凤翔区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实开展以学筑基、以学践行、以学促干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效。

内学外促提素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凤翔区坚持把抓培训、强站位、提能力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不断提高乡村振兴干部能力素质。一是全员培训。区委书记亲自审定《关于全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干部培训方案》,对干部培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在全区干部培训开班动员会上登台授课。通过邀请专家现场答疑解惑,15名基层干部登台现身说法交流工作经验等方式,对区级四大班子、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等150余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全年累计举办各类集中培训15场次,轮训区镇村干部2230人次,做到了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培训全覆盖,县镇村三级干部抓衔接工作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二是革新理念。先后组织全区16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10批次参加了宝鸡市村党组织书记“学浙江、提能力、促振兴”轮训班,赴浙江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理念。长青镇高嘴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录强在赴浙江学习后,结合村情实际,借鉴浙江经验,探索出“村景合一、全域经营、景区运作”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从“卖农产品”到展示“美丽乡村”“乡村文化”,逐步形成户外拓展、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的乡村休闲经营模式,全村人居环境、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等方面得到极大提升。组织10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分两批赴江苏、浙江两省学习调研江苏“泗洪模式”浙江“嘉善模式”,形成《凤翔关于加快农民集中居住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举办全区“讲政治、敢担当、勇做乡村振兴排头兵”现场观摩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调生赴杨凌区揉谷镇观摩学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先进经验。学员带着问题、带着想法,在比学先进中谈巩固成果、话乡村振兴,形成了全区比学赶超谋振兴的浓厚氛围。三是突出重点。加强驻村工作队和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提升,集中3天时间对185名镇村信息员开展宏观政策、项目建设、防返贫动态监测等业务培训;围绕政策衔接和重点任务衔接,组织82名重点行业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同志,举办行业部门培训班,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

以访代训固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到村“六查”入户“六问”活动要求,扎实开展“百人进百村,互访促提升”活动,在大走访、大排查中提升一线干部实干能力。一是摸实情。10月份以来,从县级部门和镇村抽调100名干部组成10个督查互访小组,对全区160个行政村进行全覆盖交叉走访排查,访谈200多名“三类人员”和一般户,切实摸清因灾因疫因病“三类人员”底数,为区委科学决策和救助帮扶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二是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以访代查补漏洞”的原则,认真解决日常走访中容易忽视的在外务工人员,因病行动不便、因残语言障碍等人群困难问题60余件,逐人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三是提能力。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作用,由28名经验丰富的镇村干部分组带领90多名新调整的驻村干部共同开展到村“六查”入户“六问”工作,在大入户大走访大排查中,提升了新调整驻村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达到了“以访代训大练兵”预期效果。

典型引领促振兴。聚焦产业兴旺这一关键核心,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党建领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书记项目”,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一是“3166”典型引领格局。将资金、项目向重点脱贫村倾斜,确定乡村振兴示范村31个;以支部引领、村企联姻、多种经营、能人带动、文旅驱动“五种模式”,打造党建强、经济好的集体经济“书记项目”标杆村6个;按照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强、发展规划思路清晰、产业基础强等原则,筛选确定乡村振兴引领村6个。以31个示范村、6个“书记项目”工程、6个引领村为样板,村级全面开花、镇级连点成线,通过环境整治示范路、旅游精品路等区镇主干道路接线成面,形成了“3166”示范引领格局。二是“书记项目”引领发展。大力实施党建领航壮大村集体经济“书记项目”,长青镇石头坡村按照“村党支部定方向、村班子带头抓落实、党员群众齐参与”的发展模式,从集体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2021年收入突破200万元、收益分红18万元;陈村镇槐北村将规模化生猪养殖镶嵌在龙头企业产业链上,形成“村企联姻型”集体经济,生猪代养项目预期收益将达120万元;城关镇六营村“文旅驱动型”项目,延长了泥塑产业链,年旅游人次80万、旅游综合收入2300多万元,实现“书记项目”村集体经济“破壳”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三是集体经济引领振兴。区委先后五次召开现场会,选取不同示范村,组织区镇村三级干部互学互鉴、交流经验,做到树身边典型、学身边经验、促整体提升。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目前,全区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到显著提升,9个村收入超过50万元,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双提升”,全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