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6103220160074509/2023-00282 | 发布机构: 政府办 |
生成日期: 2023-05-0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1.“放管服”改革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重点围绕优化市场准入准营环境、“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多评合一”“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承诺制”“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等方面改革创新。重点围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审管联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改革创新。重点围绕涉企服务、政务服务、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不动产登记办理、跨境贸易便利化、公安服务“一窗通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方面改革创新。
2.如何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对全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情况实施“回头看”,对改革推进有力的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复制推广。各镇、各部门对标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按照“应划尽划”要求建立完善明确统一的事项划转承接目录,保证辖区内划转承接事项上下对应、基本一致。未划转事项原则上一律入驻大厅办理,确保实现“三集中三到位”,大厅之外无审批。
3.如何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事项清单管理
编制全区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着眼集成化、标准化、便利化,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依法编制完成权责界限清晰的区级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区级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行政备案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逐项明确事项名称、主管部门、实施机关、设定和实施依据等基本要素。年底前编制完成区级行政备案事项清单。
4.如何强化公平公正监管?
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覆盖率,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日常涉企行政检查都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进行。制定公布跨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推广合并检查或者部门联合抽查检查常态化开展。探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次免罚、“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模式,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留足发展空间、提供应用场景。积极落实各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充分发挥柔性教育作用。划转到行政审批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建立健全审管信息双向反馈机制,搭建审管信息归集和互动模块,全力打造工作无缝衔接、审管相互支撑、业务全流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5.如何优化提升政务服务?
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将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规范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统一。配合上级部门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加大电子证照汇聚共享力度,推动不动产登记证明(书)在企业经营许可、入学资质审查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中广泛应用。进一步健全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政务服务评价机制,研判差评原因,满足合理诉求,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三个全覆盖”,以及“好差评”联动反馈、“差评”核实整改和整改回访“三个 100%”。试点开展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级认定、定岗晋级。统筹窗口资源,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务。
6.如何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
持续优化企业开办、交房即交证等18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尽快实现全流程、全事项上线,不断提升服务便利度和满意度。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准确、及时发布“一件事一次办”相关信息,提高平台知晓率和使用率。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出新的一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原则,6月底完成新的一批事项业务梳理,10月底实现全流程上线运行,11月底评估总结。
7.如何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贯彻落实《宝鸡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优化推广“秦政通”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逐步实现全区公务人员全覆盖;推广应用“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完善“一网通管”平台功能,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8.如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围绕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要素环境、预期更稳定的法治环境、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推广使用“秦信融”“信易贷”等平台,加快创新线上金融产品,健全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提高中小微企业获贷率、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率,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不超过 1.5%。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领域、跨层级应用,完善电子营业执照身份验证和电子签名功能,探索电子营业执照在招投标平台登录、签名、在线签订合同等业务中广泛应用和以信用承诺和工程信用担保代替投标保证金,缓解企业投标成本压力。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条例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建立完善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严格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审查,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选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和破坏营商环境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加快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