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糜杆桥镇,微风掠过,绿意盎然。走进箫史宫村,一排排农家小院整齐有序,一行行庭前蔬菜生机盎然,一朵朵月季花开正艳——这正是人大代表参与打造“庭前小园”的缩影。今年以来,糜杆桥镇人大以区人大“五联五促”活动为依托,创新开展人大代表“三聚三建”活动,把“庭前小园”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代表们从谋划、宣传到建设全程参与,让房前屋后荒芜角落变身便民菜园,以“微景观”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以“小切口”推动代表履职大提升。
积极谋划献策,把民意“写进图纸”。门前怎么改,群众意见很重要。糜杆桥镇人大主席团先后安排46名区镇人大代表与各村“三委”商议讨论“庭前小园”建设方案,组织代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500余人次,宣传“庭前小园”建设利好,收集“就地就近取材、因地制宜保留风格、分片包抓邻里互管”等建议27条。代表们把收集到的意见梳理成“一户一图”,与镇村干部、设计团队反复论证,确保了“庭前小园”建设赢得群众支持。
全程跟进建设,把工地“搬进现场”。西白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按照镇人大“三聚三建”活动要求,及时把“庭前小园”建设作为人大代表包抓项目之一,明确任务和时限,为提升代表履职成效提供有力保障。“庭前小园”建设中随处可见人大代表忙碌的身影,区人大代表、竹园村党支部书记毕红亮每天深入现场,监督材料质量、督促工期、指导建设;代表们先后多次动员邻里主动清理门前“三堆三乱”,整理空闲地块种植时令蔬菜,协调邻里化解矛盾,用代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真情实意宣传,把幸福“照进心坎”。“门前的荒地整治后用来种菜,不仅环境变好了,吃不完的菜还能卖钱。”代表们向群众一一解释“庭前小园”的好处,代表的一心为民换来了群众的认可、赢得了支持,彰显了“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担当情怀。镇人大代表、七家门前村党支部书记李晓峰探索“庭前小园+和美乡村+直播带货”发展思路,不仅让“农产品”走出了家门,宣传了自己的美丽家乡,还让外地的游客走进了糜杆桥。
目前,糜杆桥镇“庭前小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昔日杂乱的房前屋后,如今一派生机盎然,花香四溢,留住了乡愁味,再添烟火气。
下一步,糜杆桥镇人大将继续发挥代表作用,把“庭前小园”做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品牌,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价值”,让“小庭园”真正成为糜杆桥镇乡村振兴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