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理念,持续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创建成果,凤翔区科协高点站位,积极谋划,坚持贴近民生、贴近基层、服务大众的理念,整合资源优势,拓展服务品牌,服务民生福祉,开展科技服务。探索多元化科普模式,举办了“科普一夏 智引未来”系列科普活动,通过讲故事、科普展品进社区及市科技馆研学等形式,有效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为大力支持社区科普工作,提高社区居民、青少年科学素养,持续巩固创建成果,提升我区公众科学素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点站位谋新篇 推动科普多元化建设
一是科学家精神和科普展品进社区。活动期间,区科协精心筹备,将一系列趣味横生、互动性强的科普展品带进东大街、西城、关中、东湖及南环路等社区。凤翔科技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认真准备宣传内容,精心编排故事课件,灵活形式宣讲科学家精神。在科普体验现场,3只机器狗参与互动体验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和热捧,20多件科普展品激发兴趣和科学实验,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爱科学的兴趣。宣讲故事环节,志愿者们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度剖析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引导孩子们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实践能力,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科学家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他们崇敬科学家、树牢民族自信心。二是组织青少年赴市科技馆研学活动。区科协牵头,东关社区配合,带领50余名青少年赴市科技馆探索前沿科技知识。在宝鸡市科技馆内,孩子们被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深深吸引,从人工智能机器人到航空航天模型,从生物基因技术到新能源应用,每一个展厅的科教展品都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每项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还亲自操作体验了部分展品,感受科技带来的冲击与乐趣。通过参与VR虚拟现实体验、物理力学游戏、球幕影院和4D电影等活动,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了团队合作,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了科学原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联系。
注入科普新活力 促进科普现代化建设
一是深化科普“五进”。区科协继续推进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等“五进”活动,将科学家精神和生活中的科普知识送到8个社区32个小区,将科普触手延伸到全社会各个层面。通过举办科普巡展、科普展览、科普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二是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与内容。凤翔科协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与内容,引入更多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科普项目,如机器人编程、3D打印、虚拟现实等。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普课程和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普教育服务。三是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区科协持续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科普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科普志愿者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邀请专家学者参与科普工作,为科普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深化创建成果 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设流动科技馆,提高区域科普能力和水平。为持续深化科普示范县区建设,区科协多方联系,争取省市科协的大力支持,整合现有资源,建设流动科技馆,为我区居民和青少年参观和研学、体验国家科技前沿成果、航空航天科普知识和科学家精神提供一个场所和平台。区科协积极协调,租赁场地,规划设计,着手建设。招募科技志愿者,培训科技辅导员,确保流动科技馆早日惠及民生。二是持续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利用“科普中国”等优质资源,在综治卫健等系统电子屏、景区宣传大屏、公交车宣传电子屏、抖音公众号、网络达人、科普达人私人账号等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提升科普宣传水平,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确保科普示范创建成果。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的平台和机会,同时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下一步,区科协将继续加强科普工作力度,持续推进科普序列化模式,擦亮“科耀雍州”品牌,为提升凤翔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