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基层动态

党建引领聚合力 “小园”撬动大治理——彪角镇人居环境整治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信息来源: 彪角镇 发布日期:2025-07-23 11:10

挂果成串的豇豆、鲜灵水嫩的黄瓜、娇俏挺立的单枝月季……小小的“庭前小园”满架满畦皆是蓬勃生机,这既是彪角镇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注脚,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鲜活起点。

压实责任链条,织密整治“责任网”

“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必须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彪角镇党委书记李少宁明确要求。镇党委构建“党委牵头抓总、支部具体落实、党员分片包户”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组,聚焦“垃圾清运、污水治理、庭院美化、村容保洁、设施维护、民风引导”六项重点,制定《人居环境整治责任清单》,将全镇划分为20个责任区域,由党支部书记任“区域长”,村“两委”干部任网格员,实现“区域有人管、问题有人抓”,以责任闭环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纸上”落到“地上”。

激活“头雁”效应,凝聚共治“向心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党员干部先干一步,群众才能跟上一步”这是彪角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形成的共识。全镇党员干部带头亮身份、作表率,率先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参与公共区域清扫,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各村党支部书记主动扛起责任,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有的带着村干部逐户走访,摸透村民需求;有的带队赴先进村取经,把好经验转化为适合本地实招;有的立足村情创新思路,用“微改造”让老院落焕发新活力,形成了“支书领航、党员紧跟”的强劲势头。

各村党支部组织党员陆续开展“庭院改造结对帮”活动,每名党员联系2-3户群众,传授庭院设计、菜种选用技巧等。结合“晒庭院、评先进”活动,村民们比学赶超,昔日杂乱的院落变身“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小天地。如今,“门前三包”不仅要“包干净”,还要“包美观”,更要“包实用”,一幅“支部引领、支书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共建”的美丽庭院画卷正徐徐展开。

健全长效机制,涵养文明“新风尚”

“整治容易巩固难,必须靠制度管长远。”彪角镇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让干净整洁、共治共享成为常态。在镇区驻镇单位片区创新推行“流动红旗”制度,每月组织不同站所办交叉检查,对排名前三的单位授予“流动红旗”,并给予积分奖励。部分村组还推出“红黑榜”公示制度,杨丹村、南家凹村在村委会门口设置公示栏,将主动参与整治、庭院整洁的家庭列入“红榜”,对乱扔垃圾、拒不整改的家庭列入“黑榜”。“上了红榜全家光荣,上了黑榜脸上发烫”,村民们的荣辱观悄然转变,主动维护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结合“改”“督”环节,对“黑榜”问题建立整改销号机制,由网格员跟踪督促,直至问题解决,既推动了民风村风持续向好,也让基层治理效能拔节提升。

聚焦项目带动,锚定治理“总目标”

上半年,彪角镇财政所积极争取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资金累计达120余万元,让10187名群众直接受益。资金重点投向污水管网铺设、村内道路硬化、公共绿地建设等民生工程,不仅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更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让惠民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从薄弱基础设施完善到庭前巷尾“微景观”改造,看似是对零散空间的精细打磨,实则是撬动乡村治理的巧妙支点。依托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村民们共商设计、共议方案,不仅让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民生期盼,更凝聚起“我的家园我来建”的共识。

错落有致的“庭前小园”既点亮村容村貌,又成为唤醒基层治理活力的“触点”。小园虽小,却串联起民生大账。从庭院小美到乡村大美,从环境整治到治理升级,党建引领始终是贯穿其中的“红色主线”,既擦亮了乡村的“面子”,更夯实了治理的“里子”,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打印 关闭

主办:宝鸡市凤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15013079号-1 网站标识码:6103220011

陕公网安备61032202000120号 本网站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访问

宝鸡市凤翔区统计违纪违法举报电话0917-7212377

主办:宝鸡市凤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