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凤翔区紧紧围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以“五聚焦五服务”不断破解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和更加贴心暖心的办事体验。
一是聚焦“促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服务。加大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审批事项6项,审批改为备案5项,实行告知承诺12项,优化审批服务46项;梳理《凤翔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对27个部门243项行政许可事项逐一明确名称、主管部门、实施机关、设定和实施依据等,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审管联动,出台《行政审批与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集中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推送制度》《行政审批涉法涉诉处理工作制度》等,推动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提升监管效能;牵头对12个镇166个村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和流程再造,梳理出87项镇级政务服务事项、38项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做到线上线下服务高度融合,构建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二是聚焦“稳增长”,优化项目建设服务。制定《凤翔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管联动”实施办法(试行)》,创新“1+N联动审批”新模式(1即行政审批部门,N即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实现部门“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的转变;编制《凤翔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指南》,制作了《项目报审流程导办图》,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17个环节办理部门、所需资料、注意事项进行明晰,提供一目了然的“工改审批导航”;建立重点项目协调调度、项目策划生成、“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分级分类管理、联动审批等十大机制,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由改革前平均358个工作日压缩到90个工作日,企业投资项目由平均290个工作日压缩到58个工作日,大幅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止目前线上审批项目621个,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9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个,核发施工许可证38个,批复文物勘探报告4个。三是聚焦“保主体”,落细企业开办服务。全面整合企业开办环节所需申请材料,将“照、章、银、税、金、保”纳入全流程管理,推行“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次填报、一档管理”,实现企业登记“一站式”服务,企业开办仅需2小时;与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签订政银合作框架协议,将银行网点作为企业开办服务的延伸窗口,拓宽市场主体登记“多点办理”领域,推动政务服务高效便民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机衔接;全面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实行“住所申报承诺”办理营业执照,将企业、群众出具场地证明变为申报人对场所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等内容的“一纸承诺”;企业简易注销由《全体投资人承诺书》代替投资人决议和清算报告等材料,切实减轻了企业注销成本;设置“企业服务专岗”,实行“一对一”服务专员机制,提前介入帮代办,主动对接上门办,全程服务跟踪办,1-9月份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395户,其中企业472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6户。四是聚焦“增便利”,创新政务为民服务。聚力“减”,动态调整《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权责清单》,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76项行政许可承诺事项调整为即办事项,实行即来即办,即办即走;建立容缺受理清单、告知承诺清单,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切实提升审批效率。聚力“合”,在超市、书店等18个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将多个审批事项结果整合颁发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聚焦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将单体事项和高频联办事项梳理归类,编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452项,群众办事便利度大幅提升。聚力“通”,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20个事项纳入跨区域通办范围,先后与山东省惠民县、汉中市勉县等22个省内外区、县签署《“跨区通办”政务服务合作协议》,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问题。聚力“便”,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8.48%、全程网办率85.50%、最多跑一次占比99.51%、即办事项占比50.32%、时间压缩73.12%,各项数据均高于省市要求标准。五是聚焦“强基础”,锤炼审批服务铁军。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重点项目现场”活动,深入陕西凤凰神泉柳林酒有限公司、华山论剑酒庄项目、西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和项目现场,问需求、解难题、送政策,加速项目建设。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公布投诉电话,设立政务公开意见箱、意见簿,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开展“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办理业务,由“指挥员”变身“服务员”;同时领导干部以群众身份体验审批流程、亲身感受办事过程,盯“痛点”、通“堵点”、解“难点”,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为企业群众纾困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