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者专版 > 政策解读

《凤翔区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 工作方案》的解读

来源: 政府办 发布时间: 2023-04-25 15:01

原文件:宝凤政办发〔2023〕16 号:关于印发《凤翔区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摘要:本文旨在解读并分析宝鸡市凤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凤翔区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相关政策。该政策旨在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提高土地供应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三统一,努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为全区项目落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方案》制定的背景

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探索“标准地”改革的意见》(陕政办发〔2021〕17号)、《陕西省自然资源厅2022年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陕自然资函〔2022〕12 号)和《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意见》(宝政办发〔2022〕23号)等文件要求,宝鸡市凤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凤翔区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宝凤政办发〔2023〕16号),启动了“标准地”改革工作。从凤翔区土地资源现状来看,标准地改革有助于服务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全区上下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

二、《方案》中一些概念的界定

“标准地”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在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性指标、实现项目开工建设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及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后,面向工业项目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

(一)区域评价。实行“6+N”模式。“6”指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矿产资源压覆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文物考古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6项区域性评价;“N”指除以上6项评价项目外,各地结合实际确定的其他区域评价项目。

(二)控制性指标。实行“5+X”模式。“5”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用地标准、容积率、能耗标准等5项控制性指标;“X”指除以上5项控制性指标外,各地结合实际确定的其他必要的控制性指标。各地在结合实际确定其他必要的控制性指标时,应体现绿色发展要求。

(三)通平条件。实现项目开工建设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可结合当地基础设施状况和对落地项目的预测,实现更多的通达条件。

三、《方案》的目标任务

改革重点任务具体包括八项: 一是开展区域统一评估。统一组织对整体或分区域完成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评估评价事项,推动“多评合一”和成果共享共用,并完善项目准入要求,向社会公布负面清单。二是构建“标准地”控制性指标。由各市、县(区)围绕增加亩产效益和实现节地增效,在不低于国家和省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按照“5+X”要求确定本地区控制性指标。其中,“5”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用地标准、容积率、能耗标准等5项主干指标,“X”即用地规模、单位能耗、排放总量、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科研投入等其他控制性指标。三是严格“净地”出让。纳入“标准地”的工业用地必须符合“净地”出让相关规定,需编制出让方案,经人民政府批准后,通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法依规进行土地招拍挂。四是明确履约要求。将“标准地”控制性指标和监管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公告,并在用地单位竞得“标准地”后,同步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要求项目从土地交付到开工不超过30个工作日。五是优化审批服务。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推行“标准地”项目相关审批代办服务、“告知承诺制”“交地即交证”。六是规范项目建设。依据《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投资建设合同》约定,强化项目协同监管,督促企业落实责任,确保项 目质量,有违规行为,责令企业限期整改,确保项目按规定、计划建设实施。七是进行联合验收。项目竣工后,企业在约定期限内向高新区管委会提出联合验收申请,根据工程投资建设协议内容进行联合验收,并出具竣工验收意见书,未通过验收的责令企业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不超过半年。八是加强全程监管。按照“谁主管、谁提出、谁负责”原则,建立健全覆盖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等环节的监测监管机制,实行全程协同联动监管,对未按土地出让合同和履约监管协议履约的,依法依规依约进行处置。

四、《方案》中的创新举措及典型案例

(一)创新举措。开展凤翔区标准地改革和试行工作,变“粗放用地”为“集约用地”,变“外延扩张”为“内涵挖潜”,变“要指标”为“挣指标”,用足用好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我区在“标准地”指标体系中明确了新增工业“标准地”项目平均容积率为。1.0,容积率指标下限值及弹性控制系数,为高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让大项目、好项目获得充足的资源要素保障,最大化发挥土地服务保障功能,助推凤翔区高质量发展,加速扩量提质增效。

(二)典型案例。凤翔区已于2022年12月以“标准地”模式供地2宗,出让面积932.139亩,出让成交总价款2.67亿元,实现了“标准地”供地“零”突破。按照陕发改工业(2021)1096号《陕西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工作指引(试行)》通知精神,综合研判确定了西凤酒城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指标,促进项目高标准、高质量落地建设。控制性指标:亩均税收≥46万元/亩;固定资产投资强度≥600万元/亩;容积率≥1.0;用地定额标准:2015版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单位能耗增加值:2万元/吨。以要素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为导向,通过“标准地”改革政策引导,实现优质资源的高度集聚,一期“标准地”供应的西凤酒城项目预计投资达50多亿元,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达到600万元/亩,对加速回归名酒第一阵营的战略谋划,打造百亿西凤酒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方案》的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凤翔区标准地改革和试行工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成立凤翔区 “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步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压实工作责任,抓实抓细攻坚行动。坚持土地要素资源围着好项目、大项目转,深入研究、细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二)定期调度通报。区政府定期调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清理处置情况进行通报,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三)强化督查考核。区政府将“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区政府办对推进工作开展现场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强化执纪问责,对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推动不力、弄虚作假的,依规依纪予以追责问责。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相关部门按照“边推进、边总结、边推广、边深化”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改革举措,推广“标准地”改革范围,提高改革质量。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提炼改革经验,确保我区“标准地”改革取得成效。

主办:宝鸡市凤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15013079号-1 网站标识码:6103220011

陕公网安备61032202000120号 本网站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访问

宝鸡市凤翔区统计违纪违法举报电话0917-7212377